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苏祐 唐 · 王景崇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道慈灵寿两镇报。蔚州刺史苏祐
擅驱兵骑。侵突臣管界。
及谋逆辞事。寻巳处置讫者。
苏佑本自微人。谬承圣奖。
自抛离郡邑。窜保山岩。
臣亦悯以困穷。累曾救恤。
虑其猖獗。每使慰安。
岂期无恶不为。有凶皆纳。
狐鸣鼠伏。曾不悛心。
擐甲弄兵。尝思怒目。
况朝廷道全姑息。思务含宏。
骑省之荣资。除濮阳之望郡。
而又拒违明敕。侮易天朝。
擅割属城。背云中而纳款。
潜将逆党。附并部以扬威。
昨者初犯中山。尚深疑贰。
谓其举众。将议朝天。
或舍逆以自新。或树功而迁善。
殊不知终怀鸩毒。竟务鸱张。
劫后臼之仓储。逼冒零之镇戌。
旋则乱驱蛇豕。入臣封疆。
阴蓄奸欺。伺臣勇怯。
臣此时未穷来意。讵忍加兵。
寻令问以行藏。兼遣倒其戈甲。
然终无一字。以述端倪。
累有元随。自陈状迹。
云本拟胁臣优给。劫臣材庐。
奋战马而以利犬羊。招亡命而别谋吞并。
臣尚观衅变。待以膳羞。
苟尚可以恩怀。且欲候其敕命。
其贼缘已拟发露。自致苍黄。
乃与后来败卒合谋。便拟据城作梗。
臣既优饶稍过。倾覆是虞。
固难使四郡军民。噬脐贻悔。
一城生性。束手受诛。
苏祐一行徒党。除殁告军将人数外。
今月七日。并巳分兵诛戮讫。
此皆皇帝陛下雷霆振响。宗社垂灵。
将复致于中兴。故先除其小丑。
况此贼逋藏薮泽。招聚凶豪。
缔结厉阶。爰轻数度。
包含怨府。不啻十年。
其寨即在中山一隅。去大同咫尺。
两镇不能覆巢破卵。荡叶夷根者。
盖以其兔狡难蹄。兽穷则搏。
顾兹疾疚。实谓腹心。
苟非天静寰中。曷使鱼游釜内。
今则欃枪一扫。噍类无遗。
凡在边藩。孰不鼓跃。
马尚书南斗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闻大圣无私。
随机赴感。
至真下济。
应念降灵。
变通不间于尘凡。
救度岂遗于微眇。
臣自惟幽陋。
窃慕元虚。
洗心依冥漠之乡。
潜希忏罪。
稽首仰鸿蒙之境。
冀涤前非。
上祈拯拔于七元
次乞和宁于四境。
才披素款。
遽降鸿慈。
爰俾神交。
授其嘉梦。
魂清气爽。
全殊化蝶之时。
扪腹安怀
有类得。
鲛之夕。
固可表丰岁之兆。
知灾息之微。
缅维神功。
申兹景贶。
兢荣失次。
感激难胜。
思答灵恩。
重修醮礼。
鸳灯吐焰。
参差玉斗之光。
龙雾飘香。
散漫瑶池之色。
全祛万虑。
共运一心。
伏帷丹府上真。
六宫高圣。
俯回鹤辔。
暂降电旗。
采纳寸诚。
哀怜末俗。
拂长生之金札。
开大宥之洪休。
赐其延永之年。
增以自新之禄。
主务则三农告稔。
训戎则七德申威。
罪咎蠲销。
公私昭畅
存亡介福。
眷属延生。
北元除录过之书。
九府锡增年之籍。
况复五纬循行。
或逢临照。
三元系命。
时有屯亨。
遇灾生福尽之期。
当减禄夺年之数。
常情罔测。
揣分怀忧。
非仗道慈
无由自济。
伏闻太上启修禳之典。
天师著祈醮之科。
谢罪必销。
祈恩克降。
今以本命之日。
辄披正一之文。
虔拜灵章。
式陈微醮。
三宫五纬。
咸罄诚祈
六府七元
普申忏谢。
伏冀众尊昭祐。
大圣鉴临。
赦已往之过尤。
锡将来之福庆
三灾弭息
九厄蠲消。
寿纪潜延。
禄祚兴益。
七元九祖。
超度幽扃。
五族六亲。
均承道荫。
公私永泰
存没康宁。
即仰荷大圣罔极之恩。
不任。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五
伏闻道出虚无之表。
识在生成。
德超仁义之先。
功包慈育。
化绵亿劫。
教普偫方。
由是三皇以道御乾坤。
五帝以德承。
天地。
人臻福寿。
俗致雍熙。
虽金木运迁。
步骤时革。
理家康国
惟道为先。
行之则四海晏清
代还淳朴。
违之则中原板荡。
物变浇漓。
我国家师太古之风。
绍元元之训。
怀道抱德。
祖舜述尧。
故能纵神武以涤埃氛。
中兴凤历
光圣文而安社稷。
克固鸿图。
臣等夙荷道慈
获逢昭运。
微功未著。
宠泽已深。
思虔斋洁之诚。
仰报君亲之德。
今属天官统序。
木帝司方。
当上元持戒之期。
是下土精修之节。
共赍法信。
同诣灵坛。
修玉笾金豆之仪。
陈十极四华之礼。
莲釭散焰。
续阳景以烛幽关。
兰炷飘烟。
御星缠而达卑恳。
必冀众真迂驾。
万圣回轩。
俯鉴偫心。
洪施巨福。
上扶宸极。
安帝业以天长。
仰奉庙谟。
镇坤维而地久。
边烽不警。
气序式和。
谷稼滋丰。
生灵舒泰。
寰瀛辑睦。
车轨混同
妖沴不兴。
祯祥荐委。
臣等存亡介福。
七祖生天。
族属沾荣。
三灾弭息。
或前生今世。
罪网未祛。
或往债宿冤。
过尤未解。
或刑章有失。
或宰割不明。
或故杀误伤。
因成果报。
或运心履行。
有犯神明。
或土木奢华。
服用繁侈。
三官纪过。
五帝司非
凭此忏祈。
皆希洗荡。
赐臣等寿龄延永。
禄祚遐长。
灾厄蠲消。
冤雠和释。
其有同心事主。
戮力勤王。
风露先惊。
古今俄隔。
缅惟夜府。
愿享福缘。
爰伸济拔之因。
俱遂超升之路。
其次蒸尝旷绝。
冥漠无依。
亦俾往生。
勿为沦滞。
龙神正秩。
五庙灵司。
乘黄箓之殊恩。
沐元都之景贶。
肃清风景。
安镇方隅。
疫毒无侵。
干戈不作。
蛸翘异品。
动植殊形。
六趣四生。
三途五苦。
九龙符命。
三宝威光。
普沐神功。
并登真道。
遂府相公周天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八
伏以虚无大道。孕育于偫生。
天地万神。主张于庶品。
至于诞形禀气。垂象炳灵。
咸资鼓铸之功。率赖生成之力。
臣内惟凉德。夙荷道慈
勋劳未赞于圣朝。宠遇已隆于藩翰
隼旟龙节。謺奉殊荣。
相印兵符。频叨睿奖。
顾兹虚薄。实切兢忧。
每虑赏罚不明。刑章不当。
举措有乖于理体。绥和未叶于物情。
兴修有土木之烦。宴犒有烹燔之费。
故伤误杀。往债宿冤。
兼此罪尤。成其谴责。
或五行三命。暗曜列星。
共结灾躔。遂为疾厄。
尚未痊复。倍用惊危。
臣今年大运居衰气之乡。小运在马破之位。
木星退身宫之上。土星照三合之方。
金水二星。临乖背之宿。
飞天火曜。居本命之辰。
九宫土星。复当生月。
睹此灾运。深切祷祈。
是故按灵宝元科。河图秘格。
设周天大醮。忏谢上元
伏冀万圣感通。众神照鉴。
纳其恳志。介以福祥。
解宿债前冤。赦深灾重过。
续其祚禄。增其寿年。
五星四景之中。永销危厄。
天府地司之内。别注休祯。
所疾蠲平。克赐安豫。
坚忠孝。上奉君亲。
即仰荷众尊祐护之恩。不任。
崔隐侍郎元象九宫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二
伏闻上元垂象。
则七政循环。
下土推机。
则九宫飞化。
因其履历。
以示吉凶。
由是三命五行。
有灾祥之应。
阳奇阴偶。
有善恶之徵。
臣今年九宫飞旗。
天符临于中位。
五星行度。
火曜对于命宫。
行年当地网之乡。
大运与小运冲破。
因成灾厄。
未获痊平。
敢缘大道慈救之门。
遵太上醮祈之旨。
披心灵观。
翘注虚坛。
普元象以告虔。
遍真灵而悔谢。
冀南宫六圣。
开长生致福之文。
北斗七元。
赐辍死降祥之力。
增延禄算。
消解灾凶。
示遐永之期。
回短促之纪。
使百关舒泰。
六气均调。
释往债前冤。
赦深瑕重过。
九元介福。
举族安贞。
克勤修励之心。
上副尊灵之祐。
不任。
吴玠赠三代制 其七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七、《斐然集》卷一四
部伍致众,犹家人仆妾之蕃;
原野陈兵,积鞭扑谴惩而大。
我有材将,克成武功。
想其闺门,必有贤助。
推齐家之道,资驭众之方,副笄六珈,是宜偕老。
矧当庆赞,可后褒封?
具官妻懿淑令仪,归嫔勋阀。
妇职恭顺,母道慈严。
尔夫所以能忠于君而临其下者,盖有取矣。
山河象德,汤沐君封,祗服恩荣,永宜家室。
再上皇帝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镡津文集》卷九
十二月日,杭州灵隐寺永安兰若沙门赐紫僧某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事天者必因于山,事地者必因于泽。
然所因高深,则所事者易至也。
若陛下之崇高深大,则与夫山泽相万矣。
适人有从事道者,舍陛下而不即求之,虽其渠渠终身绝世,乌能得其志也?
抑又闻佛经曰「我法悉已付属国王大臣」者,此正谓佛教损益弛张,在陛下之明圣矣。
如此,则佛之徒以其法欲有所云为者,岂宜不赖陛下而自弃于草莽乎?
臣忝佛之徒,实欲扶持其法。
今者起岩穴,不远千里,抱其书而趋阙下,愿幸陛下大赐以成就其志也。
臣尝谓能仁氏之垂教,必以禅为其宗,而佛为其祖。
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
大统不明,则天下学佛者不得一其所诣;
大范不正,则不得质其所證。
夫古今三学辈竞以其所学相胜者,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为其患矣。
然非其祖宗素不明不正也,特后世为书者之误传耳。
又后世学佛者不能尽考经论而校正之,乃有束教者不知佛之微旨妙在乎言外,语禅者不谅佛之所诠概见乎教内。
虽一圆颅方服之属,而纷然自相是非,如此者古今何尝稍息?
臣自不知量,平生窃欲推一其宗祖,与天下学佛辈息诤释疑,使百世知其学有所统也。
山中尝力探大藏,或经或传,校验其所谓禅宗者,推正其所谓佛祖者。
其所见之书果缪,虽古书必斥之;
其所见之书果详,虽古书必取之。
又其所出佛祖年世事迹之差讹者,若《传灯》之类,皆以众家传记,以其累代长历校之修之,编成其书,垂十馀万言,命曰《传法正宗记》。
其排布状画佛祖相承之像,则曰《传法正宗定祖图》。
其推会宗祖之本末者,则曰《传法正宗论》。
总十有二卷。
又以吴缣绘画其所谓《定祖图》者一面。
在臣愚浅,自谓吾佛垂教仅二千年,其教被中国殆乎千岁,禅宗传乎诸夏仅五百年,而乃乃祖,其事迹本末于此稍详,可传以补先圣教法万分之一耳。
适当陛下以至道慈德治天下,天地万物和平安裕,而佛、老之教得以毗赞大化。
陛下又垂神禅悦,弥入其道妙,虽古之帝王更百代,未有如陛下穷理尽性之如此也。
是亦佛氏之徒,际会遭遇陛下之一时也。
臣所以拳拳恳恳不避其僭越冒犯之诛,辄以其书与图上进,欲幸陛下垂于大藏,与经律偕传。
臣蝼蚁之生,已及迟暮,于世固无所待,其区区但欲其教法不微不昧,而流播于无穷,人得以资之而务道为善,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非敢侥倖欲忝陛下雨露之渥泽耳。
其所證据明文,皆出乎大经大论最详。
其所谓《传法正宗论》与其《定祖图》者,傥陛下天地垂察,使其得与大赐,愿如《景德传灯录》、《玉英集》例,诏降传法院编入大藏,即臣死生之大幸。
不惟臣之大幸,抑亦天下教门之大幸也。
如陛下睿断,允臣所请,乞以其书十有二卷者特降中书施行。
其《传法正宗记》与其《定祖图》,兼臣旧著《辅教编》印本者一部三策,其书亦推会二教圣人之道,同乎善世利人矣,谨书上进。
干黩冕旒,臣不任激切屏营之至。
臣诚惶诚恐,谨言。
秀州资圣禅院故和尚勤公塔铭(并叙)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嘉祐壬寅之仲秋,秀人以故大和尚勤公骨身归塔馀杭安乐山,从始也。
其禀法弟子省文、儒者闻人安远乃命契嵩书且铭之。
和尚讳盛勤本姓谢氏,不书其得姓之本末,从释氏也。
象郡寿阳人也。
童真出家,北面事象之白容山齐禅师
祥符中,以诵经中试,遂得落䰂。
其年,纳戒于筦之延龄寺,还白容。
会其师适灭,葬已,遂浩然西出,更访其师宗者。
和尚天资淳深懿厚,夙有道识,童之时以自发明。
遍学衡湘鄢郢老禅硕师,而独大尽玄旨于德山远和尚
初以云门语句请决于远师,虽叩问勤至,垂三月,未尝稍辩,尽欲其自契耳。
一旦悟已,诣质之。
远师一见即谓之曰:「汝已彻矣」。
当此,和尚顿觉身超虚空,不觉屋庐为阂,复其立处,即遍体雨汗。
其悟道灵验如此也。
先此,和尚尝师他僧,传习乎安般定法。
始授其法,乃席地然顶于其师前,遽有异光上发,圆赫如日,光熄而元略无所损。
其师曰:「汝最上乘法器也。
勉之!
无以此自尽焉」。
其感通又若此也。
其后,禅之学者乃蔚然向慕,来浙西,混迹于馀杭安乐山
皇祐初嘉禾太守聂公厚载闻其风,率郡人遂命领徒于此。
更十有二年,而秀之人无贤愚男女,风德大化,法侣趋其会者日不下数百。
精庐完葺,僧储充备,而秀有禅居,自和尚兴起也。
嘉祐庚子五载仲夏壬寅,示微疾,正坐说偈而尽,世寿六十八,腊四十二。
嘉祐庚子五月己酉遵教火之,得五色舍利绚如,不可胜数。
度弟子者宗益嗣其法,而领众一方曰省文,曰有昌。
和尚平昔尝缀古之语要,目其书曰《原宗集》,而其徒方传之。
然其所得之法,实诸佛之秘要,群生之所宗,诸祖之所传者也,非语默可到;
然非语默,又不能稍发。
和尚莅众接人,虽勤教诲,而其语尝简,其机缘不烦。
大较其要道慈德入人最深,故其亡也,秀人倾城号恸,若丧所亲。
诸君以契嵩和尚道交相知尤深,详得其出处,乃以文见托。
虽固,亦不得让焉。
铭曰:
惟骨殊圆,惟道亦然。
非生非灭,无陂无偏。
惟小夷石泐,而此法常传。
给事中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五年十月1045年10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渎,字希圣
占籍虞城
祖某,赠尚书虞部郎中
父砺,赠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
司虞生五代屯会,委高赀,从儒者游,习通礼学,州辟从事,始为士族。
时乡人正素先生戚君同文聚徒讲业,学者自远方至。
仆射府君,戚之自出,著牒门下,以高业取甲科,仕至屯田郎中,名载国策。
实生才子七人,六登进士第,世绪炽昌,遂为睢阳冠冕。
公其第二子也。
风调闳迈,凛凛有奇节,尝慨然曰:「士志于道,在得其大者远者,学而不究于古今之变,究而不适于几深之用,岂士也乎」!
景德中章圣张六科,致材髦,公奋曰:「此非吾时邪」?
起就贤良举,文中高选,不时就召,因后中书试。
里人于正素旧庐建庠序,虚师席待公,自诸耆旧大生,皆执经北面,材经匠手,无不成器,后登朝廷,著名迹者甚众。
今四方学校,其规模条教,悉权舆于宋焉,乡举宾兴,尝占第一。
祥符七年,景亳回銮,举服勤词学科,既廷试,第优等,考官翰林学士陈彭年指公赋用韵有疑音,上亲为问。
公言彭年所指非是,援据详明,欲处公乙第,辞不就。
以布衣诎贵近于上前,伸道不为名,士林韪之。
明年乃登第,释褐试校书郎,临江决曹掾
未之官,仆射弃养,以善丧闻。
除调潍州团练推官
州之渠洫有东西污等四水,辄暴溢,漂田庐,岁劳民塞治。
转运使承诏选公护役事,度地形势,导之下流,堤一立,迄今无水患。
莱人有讼其仇为杀兄者,狱疑久不决,外台以属公。
公阅囚辞,伏念旬时,未知所以摘其情,推致精诚,至有见于梦寐,若有人自称其兄者,明弟被诬,且云取某人为證。
寤而召捕之,果得,狱遂正。
代还,徙新平幕,举黄州麻城榷茗。
计省议更榷法,公审新议非便,持不时下,颛用旧法。
既而诸榷悉负常课,独麻城最。
后新议亦竟寝。
大理丞、知楚州山阳县。
殿中丞,详议审刑,赐五品服。
处比平,奏谳无滞,屡蒙诏褒。
天子游心治方,乐闻谠言,命百官转对,公上便宜十馀条,皆见纳用,朝议嘉其论事有大体。
弟冲宰陈留,大姓田氏豪黠,赂交权要为奸利,冲弹治之急,则飞语毂下,浸闻献后,付中人推。
冲性刚毅不辱,终莫肯承。
献后盛怒,谪冲雷州,公坐,监征淮西
顷之,移倅海陵
就郡改奉常博士
淮甸仍灾,艰食,发廪与蓄家之囤以赋饥民,日数万计。
巡视必亲,因遘沴疾作,淹至捐馆,享年五十有六。
蔡文忠公中司,荐公经明,有风节,中御史,命垂下而公不待,士君子惜之。
初,公之与计偕,名动场屋,贵游争宠荐,自托朋辈推附,莫敢为等比,以为仕必至公卿,用于时必立功名,及效官,所至必有纪者。
然才高而位不充,志大而不与,曾莫展发,殁于中身,命也哉!
所著文集十卷,《备对制策》十卷,平生素蕴略存焉。
夫人清源县君仇氏,妇德顺而正,母道慈以严。
二子:尧臣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天圣中,今上初临轩,大选天下士几四百人,翰林策名第一,通材雅望,辉光笃实,践历显重,为朝廷羽仪,岩廊之瞻,积有日矣。
纯臣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文雅开敏,邦之彦也。
一女,归魏氏国子博士舜卿
孙五人:廷老、商老、同老,并秘书省正字
国老、周老,皆幼。
诸弟子侄先后登进士科者十二人,盛矣哉!
翰林之贵,清源进封乐安郡太君,而累追命公吏部员外礼部郎中秘书少监
翰林掌邦计,以赞禋礼之勤,故公有夕郎之赠,教忠继志,庆灵用集。
翰林考于龟策,奉公輤车,将归窆于故邑之某原,得庆历乙酉阳月某日吉。
谓某曰:「子非余乡党僚友乎?
先子之烈,子亦闻之矣。
惟是窀穸之事,子其识之」。
义不得以让。
铭曰:
良农能稼,而不能穑。
良匠善构,如莫我役。
匪水行舟,匪山生材。
士用于时,功名则谐。
展如公兮,维时之望。
初谁谓公,而不卿相?
乘马班如,行道邅如。
曾莫远骋,命将然欤?
有子而才,宗庙之器。
挹彼注兹,亶成公志。
宰树萧萧,即安幽宅。
衮衣绣裳,尚有追锡。
宋故太中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分司西京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累赠某官刁公墓志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
公讳湛,字□□,其先渤海人
晋元帝绍统建康,协预中兴四佐,位居朝首,其后为丹阳人
唐末丧乱,奸豪专土,李昪冒扬、徐之业,开国江左,刁氏南州望族,故世仕焉。
祖讳某,江南昭武军节度使,为李氏勋旧,皇朝赠左龙武大将军
考讳衎,江南某官,虽处伪庭,而儒雅清素,名重中朝,从煜归命,终尚书兵部郎中、直秘阁,累赠户部尚书
妣徐氏、陈氏,封高平万年县太君
咸平三年进士擢第,释褐大理评事、知宣州宣城县
秩满,迁大理寺丞、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知县
代还,迁殿中丞、知潮州
真皇东封岱宗,迁太常博士
祀汾脽,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开封府司录
岁馀,丁外艰
服除,通判越州
都官、知庐州
寿州,迁职方。
召赴阙,授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仁宗登极,迁祠部郎中,徙夔州路转运使
刑部
丁内艰
服除,授三司度支判官
阅岁,请舒州,上言夔峡溪洞事。
特旨召对,面赐三品服。
到郡,以疾徙黄州,不行,请分司西京,遂归老丹阳
公以儒术发身,而才长于吏事,听讼决狱,尤尽心焉。
在朝参,尝录囚于纠察刑狱司,其具狱当五囚重辟,公阅事原情,理出四人。
会京府司录缺员,政府以公名闻,真皇指其名曰:「此近尝录囚而活人者耶?
是宜此选矣」。
军巡有重囚久系,抵谰不承,京尹请谳,上疑其冤,特命付公推,冀其平反,屡遣内珰临讯。
公探其情,实挟诈,囚知情得,悉服罪。
上犹欲矜减,公上言曰:「民而为寇攘奸宄,杀人于货,以故犯于有司,如是而可以诈免,适以长恶」。
竟按诛之。
公之于狱,有以哀矜,有以惩艾,惟其当,其平心守法类此。
通判越州长吏阙,公承乏。
时浙东蝗,公斋居致诚,遍祷群祀,翼日迅雷烈风,蝗漂溺于江湖。
人信禨祥,相与惊异,以为公之诚感。
是岁稼穑不害,更以大穰。
郡城中沟渎湮塞,民久苦之,公为集众力疏浚,引湖水周流城中,大便利。
及被代,百姓恋恋遮留,不忍其去,乃图其像,立祠郡之承天寺
是亦知公之爱利有以及民者也。
寿春淮甸剧郡,号难治
公遏豪猾,细人得职,狱市清,课最登,故召还有荆湖之命。
将漕夔峡,属施州溪洞蛮首领田彦稠、彦晏等妄干恩典,朝议不从,即率宗党攻破寨栅,杀吏民,烧官舍,掠公私物,保险,为边患。
朝廷命施州讨击,弥年无功,又特遣武臣出禁旅,图深入,蛮益拒命,乃召公招辑。
值彦稠死,蛮悔惧,有善意,而武臣欲自以为功,闭隔不为纳。
民告疲于调输。
施州地震,山川崩,人厌死者众。
朝廷遣中使致祭,且问边事,公密疏请罢兵,使蛮无疑,边事即定。
中人入奏,未几,武臣内徙,以兵属公。
公遣裨校与蛮要,纳蛮兵,徙集不离近徼。
公令设次于野,从亲吏数人坐次中,丑类千馀挺刃睢盱,左右股慄,公毅然召彦晏前,曰:「吾丐若馀生,是属奚为者」?
彦晏惧,挥却其众。
徐命吏引诸酋首歃血立誓,因犒饮,散遣之,欢噪动于山谷,曰:「自丁相公后,复见今日矣」。
丁崖相谓昔为夔州路转运使,有功利,蛮夷怀之,故云尔。
朝命授彦晏归远将军被公玺书褒谕。
自后黔中妥安。
公性恬厚,资孝廉
出于徐夫人,而不及养。
国朝封赠之典,在具庆者,恩不及亡母;
东封告成,肆大眚,推恩,妻已丧者得叙封。
公上章以请,其略云:「妻以箕帚之旧,尚蒙封邑之荣;
母以劬劳之恩,不及漏泉之泽。
教化之本,轻重未安」。
朝议然之,故徐夫人高平之赠。
今之朝籍,父在而封及亡母,由公发之。
昭武江南时,以勋伐赐田丹阳,封占甚广。
秘阁公素不治产,分割质于乡人,田沃衍,耕穫者辄富饶。
及公居忧,亲党请收以自业。
公曰:「诚美,然乡人致力亦勤矣。
仕有禄,生事以足,奈何侵较乡人以牟利也」!
焚其质剂,闾里多其义分。
务退居。
诸子从官便境,更相迎养,以致其乐。
亲宾燕语,未尝及荣,澹乎自适,凡十六年。
次子约知婺州,扶侍赴官,道中感疾,皇祐元年十一月七日终于钱塘,享年七十有九。
二月十九日夫人长寿县君陈氏相继而逝,享年八十。
陈氏江南令族,父士伦,有名建业,为寿昌殿使,归朝遂不仕。
夫人德顺而正,母道慈以严,明惠知书,诸子童稚时皆亲自教授,闺门礼法,宗姻著之。
子五人:绎、约,并太常博士
纾,某官;
纺,某官;
幼早亡。
六女:适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胥偃,太子宾客李宥,某官蔡仲卿,某官刘缅,某官施元长,某官孙锡
公之启手足时,资政殿学士范公守馀杭,故丧事皆如礼。
诸子护㡛帷归丹阳,菆于唐山庄舍,某年某月日合葬于某县某乡某原。
《易》曰:「素履终吉」。
夫子曰:「君子哉若人」!
公之谓矣。
铭曰:
五季积衰,王土剖分,江南区区,为多才臣。
秘阁归朝,时推德素,逮公策名,益延夙誉。
公资恺悌,济之敏明,以是从政,所处有声。
人之情伪,为难知者,公之察狱,以诚匪诈。
义之与利,孰思重轻?
公在乡党,终和且清。
用而用之,以早知止,十有六年,全其吉履。
养致其乐,丧致其哀,公实多子,子亦多才。
丹阳南原,松阡幽宅,下从先公,永安体魄。
按:《乐全集》卷三九。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一原注。
故推诚保德宣忠亮节崇仁协恭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致仕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八千四百户食实封七千六百户赠太师中书令文靖吕公神道碑铭(并序 庆历四年十一月1044年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乐全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九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宋受命,光宅天下,唯上帝顾保,世赉良弼。
太宗朝,有若吕文穆公蒙正,率循大卞,乂宁王家,克左右乱四方,以底绥大业。
圣上缵服,有若元宰太尉许公,寅亮一德,谟明修辅,答扬祖宗之猷训,以缉熙于光明。
此所以持盈保成,重雍累洽,隆无疆之基者也。
公讳夷简字坦夫文穆公之从子。
太岳之后,流光源深。
大王父梦奇,唐兵部侍郎北京副留守,以文穆贵,追赠太师
王父龟祥,以殿省丞守寿春,有善政,没,因家焉。
蒙亨,尝举进士,礼部奏名处高等,方从兄执政,嫌不就廷试。
后选集吏部铨,得引对,太皇顾判铨王旦曰:「某佳士,奈何以蒙正故抑之」?
曰:「此其文学政事有过人者」。
即授光禄寺丞,改丞大理,无禄早世。
公登台司,追锡命三代,并至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尚书令封齐、祁、魏三国
咸平三年章圣始御便座,阅郡国贡士,公以进士擢第,解褐绛州推官,再调盐城监判官将漕以干局闻。
就迁大理丞,榷定盐筴,度署西溪,大储放利。
会诏举六科,以才识兼茂试政事堂
属将封泰山,或言非访阙政时,因例报罢,出倅通、濠。
材誉日洽,章圣识其名。
滨城并河水,羡溢为害,寇莱公镇魏,请择守于朝。
上谕宰司,而以公行。
到郡循堤防,究民利病,平繇省赋,拯诸垫昏。
暇日阅征簿,见田镈之算,曰:「先儒有言,王道本于农,此何名哉」?
表请除之,朝廷推其法天下,自是农器无征。
太尉王文正当国,深器重公。
王沂公曾西掖文正尝从容问沂公:「颇知吕滨州乎」?
曰:「闻名旧矣」。
太尉曰:「他日成天下之务者斯人也,君善交之」。
后公竟与沂公同当钧轴。
两浙提点刑狱,时缘瑞符缮灵宫,上所严向,贵权督作,外希风旨,趋副期会,役徒斩材,或殒林壑,吏辄以亡命闻,而囚其孥。
公具条白,采伐为缓。
筏木浮河,调夫挽送,方冬水涸,暴宿河埭,公请一切散遣,须春流,番兵更。
还陛觐,面承慰奖,擢刑部员外郎,知御史台杂事,赐五品服。
数治诏狱,听讼事,阅实明辩,当比平恕
天禧旱蝗,祅民惊哗,屡奏谠言,指陈变咎。
公之论事婉而正,而裁,通而易从,不崇空语,以干浮誉,故人主乐于听受。
尝临谕曰:「卿言朕自主,勉毋悼害」。
复因占对称旨,特宠金艾。
近姻除中丞,换起居舍人,领通进银台封驳。
从官小会,必蒙特召,后亦不得以为例也。
每上前目送,注意殊渥。
内史缺,丞相进名而不及公,帝曰:「吕某固宜此选」。
公适持金絮使临湟,命虚员以待。
复节,除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俄授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都邑务剧,尹正才难,击断者杂中善良,循恕者并容奸蠹。
公之为理,雅得其术,威而不猛,宽而无犯,机芒不施,区橐自破,治政清净,府庭肃然。
逮今言尹京之政,公为吏师。
今上莅阼,优除右谏议大夫
永定甫竁,内珰徙筮山,辞连冢司,诏公驰驿覆视,初陵既复,同轨如期。
朝廷曰能,遂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章圣愆豫,希见大臣,翼室宅宗,房闼助治,二府机政稍复壅阂。
公时判礼仪事,请亲户牖之听,以分帷帟之重,柅绝矫漏,用周几微。
缀衣移御,即请罢天书仪卫,纳灵文方中,闇然日章,其虑远矣。
祏主登祔,章献慕往,本室器服欲如事生,公执礼文,竟循旧典。
东朝参决,抗尊当宁,裁蕝仪物,无溢等数,事规诸萌,务全王体。
进贰六职,历小宗伯小司徒,毗赞七年,遂正宰席,领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一心百虑,知无不为,推选名儒,增设讲员,敷经上前,导以典学。
每奏事之间,辄引经史,古昔以谕,哲惠日新,发于启迪。
玉清灾,议止缮营,因表谢宫使,加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登冠三阶。
公自参贰,兼掌国策,合三朝之载以绪成大典,至是史成,凡预笔削,率被迁赏。
公前事确让,特蒙褒许。
久之,拜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复辞都兵。
章懿之即远也,献后俾为菆涂,且毋变朝夕,公请襄事如礼。
司天探旨,挠以拘忌,献后遣谒者挟日官使公裁,公执大义不可夺,卒制服发哭,考吉日,备宫仗,葬近原,以究恤典。
禁籞春宴,献后命无废,会公固启而罢。
翚幄颛威,龙德务晦,懿不待养,弗言而毁,得伸情礼,繄公将顺。
且念辅临之久,而虞倖密之间,规中造膝,事为之慎。
自此至尊举息皆章惠躬涖,简用刚锐,任之言责,协规交警,俾𢥠后心。
钦承二宫,周旋十年,内无隙言,外无异虑。
孝慈笃至,固由上圣之姿;
佐佑弥缝,抑自嘉猷之助。
天圣保定公实勤止。
禁城火,领使庀作,落成,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时二驾复新宫,肆大眚,恩覃内外,特畴公劳而加异数。
公请均同列,恳让不拜,止以吏部尚书鸾台
献后登遐,上念章惠拥翼之勤,褒上崇名,著之遗札。
公以渐不可长,亟白刊诰,止奉保庆之册,以揭大明之照。
时王路方正,乾刚独运,摅发健粹,始初清明。
公手疏七条,以端治本,杜宣授,止中画,断侧门之贡,绝刊章之弊。
天下闻听,廓焉更新,永底蒸民之生,则惟我后之德。
衮司十稔,深怀抑畏,顿首上前,祈避重位。
制授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
将行燕见,愿得上三年计。
帝曰:「行矣,半岁其还相余」。
公之在朝也,则圣人之心易然,而无天下之忧;
公之不在于朝也,则圣人之心慊然,若无与属其天下。
至于朝议涂说,咸企公归。
如期而召,复冠钧衡,修明治方,综核名实。
自左右常任、准人、牧夫,俊乂在官,本于训迪。
光天之下,至于蛮貊之邦,但见巍巍之尊,如天之覆,美利所及,日用不知。
惟景祐之平康,则燮谐之绩用。
若乃并侑三后,著不祧之式,以显扬文武之烈;
崇建中壸,尊顺成之体,以严对宗庙之重。
其纠睦公族也,则官之环尹,以别庶姓,勖之讲学,以纳轨善;
其章叙庶工也,则升之类举,以合公论,集之朝邸,以严班制。
伸理诬枉,若寇忠悯之比,悉及昭恤;
绍续功旧,如潘武惠而下,咸加甄叙。
此又赞襄馀论、推广德泽一二大较也。
若其沃心话言,极深研几,慎密不出,莫悉闻已。
景祐二年,拜右仆射
冬至,上享帝于阳丘封申国公
三年,表六上纳政,手札譬止。
次春,复五上,天子重违冲旨,命以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许州
在许二年,而戎叛,公闻之,曰:「嘻!
雏羽翼成,是必飏去。
吾恐谋国者虑害不深,事失机先,必致朝廷旰食」。
已而如公言,卒至绎扰,天下被其劳。
故徙公镇魏,固河朔心。
公比当衡,每筹边奏,揣虏动静,效如在目。
及此过觐,手诏问策。
公备陈西北守禦利害,朝议赖以适从。
至魏,浚城洫,除器备,审佼壮籍,蒐补其缺,番休训肄,声慑戎境,大河之北,长城岌然。
康定元年五月,复召辅政,悉仍旧秩。
骑寇犯塞,赤囊日至。
公虑屯戍之久,生他盗心,于是始议营北都、城镇宁,以谨北门之闭;
募民兵,增州防,以重庶邦之守。
边守宰悉从择遣,俾绥凋敝;
诸府裨校间为召见,使知感叹。
夜思而得,请而行。
已而北人来渝平。
山东饥,多盗,备预有素,恃而无虞。
郊,改封许国公,特拜司空,坚谢得允。
上惟文武之柄,付倚在公,倘计议不齐,则事功难集,下制兼判枢密院事
公以二府之旧,相均为重,启辞判总,止兼使名。
上体爱人之心,密讲和戎之画,数下恩旨,切敕边吏,内保疆埸,遏其侵轶;
外推信义,示之绥怀;
意在我守有馀,贼势自殆,而后可与惟新矣。
后诸路防禦益严,夏人通款纳誓,讫如公策。
庆历二年季冬甲寅,夙兴将朝,遂感风眩。
上悯公劳瘁,至忘其身,诏除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听三五一入。
累牍逊免。
朝机边画,就第咨访。
敕就开宝浮图设道会,祝公延寿。
御府出万金药,上剪髭和匕以赐,至有「移疾朕躬」之谕。
遂再辞位,中旨断表。
三年三月,召见延和殿,俾骑及殿扉,以不良行,顾内侍舆以前,固辞,更给扶,命无拜。
面谢衰笃,慈衷恻然,册拜司徒,犹监史阁、军国大事。
寻致军国之议,频表请老。
乃以太尉致仕,朝朔望班等丞相,使珰密札轸问无虚月。
公世葬郑原,既得谢,如郑展墓。
郡以疾闻,诏使驰饷药奁,而已不及,春秋六十六薨。
问至,辅臣方奏事,上哭发声,谓左右曰:「乃心国家,而任大事如吕某者,可复得乎!
病不就诀,殁不临酹,吾恨何既哉」!
感悼不已,为制服苑中,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
太师中书令礼官考行,谥曰「文靖」。
比葬,内密四致奠,赙赐累千。
,复废朝。
有以见大君元臣感通契会,同德一体,恩营始终之极致者矣。
其配秦国夫人扶风马氏,太子少保忠肃公亮之女。
妇体顺而正,母道慈以严。
公在许昌,夫人以殁。
展墓也,且将葬夫人,卜有日矣,而公薨,即以庆历四年十一月壬申,祔于新郑陪先兆,君子以为知命。
七子:公绰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公弼度支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
公著、公孺,并太常博士,操行器识,儒学吏用,维其似之,必复大显;
公餗,赠右赞善大夫
馀早夭。
二女:长适司封郎中雍,文正公子也,次不育。
公性庄重,有仪矩,望之毅然而姿宇浑厚,即之温如而神采英发,才全道周,用无常器。
践历台阁,绸缪廊庙。
一话一言,莫不留为故事;
有猷有为,莫不著为令典。
不洁名,不矜劳,敢任天下之怨,不敢有天下之德。
至于风郡国,建学校,以广教育之本;
循贡举,张六科,以大招延之路;
志在得士,为邦家基,推贤援能,汇征于朝。
有自常参同时宰延人物,藻鉴赏别,精裁其品题,初若未尽者,已而果然。
善合群虑,考用众长,乐道人善,而忘嫌恶。
虽待微者,若亡贵贱之间,以延尽下情。
其接僚友,周而不比,宽而有辨;
其事上,直而无怫,顺而能守;
其殿邦抚民,条教明,使人便安,而下不敢犯;
其在朝位,若不胜其恭者,退而燕居,恂恂如也。
与季氏宗简尤为友爱,休暇相对,谈名理之迹,不及公家之事。
而又敏学多闻,精识强记,殚简册而备究,经耳目者不忘。
属辞雄赡,长于理道,朝廷典册多出公手。
至于文史之学,名法之书,当世所行,率公考正。
非夫命世之禀,生人之杰,安能德言并立,功名兼劭,如此其章烜也!
宗简惟古之君子论撰其前人之,以明著于后世,礼之大者,故推诸孤之志,举烝彝景钟之义,以请于上。
有命史臣,俾敷扬其休烈,康许公,抑所以表其子孙也。
铭曰:
天监有宋,世祚明德。
能哲而惠,以熙衮职。
考慎厥相,用康保民。
式克钦承,相惟其人。
其人维何?
文武许公。
实经大猷,股肱王躬。
帝视公视,帝听公听。
有翼有为,吁谟赋命。
恭默未言,弼谐二尊。
如权如衡,如篪如埙。
向明专治,启发健粹。
秉国之平,遵王之义。
百揆四岳,庶政惟和
六府三事,九功可歌。
于蕃许昌,孰尸鼎铉?
以速寇戎,丕艰庙算。
公体慈旨,请宽叛刑。
敕边谨守,戎卒来庭。
三冠泰阶,再拥方钺。
忠劳则多,恩礼亦绝。
曰师曰公,名器之隆。
于申于许,山川之封。
二十三年,尽瘁王室。
纳政于上,请老以佚。
临雍未拜,荧圃言归。
古有知命,公乎庶几。
讣奏来闻,上哭之恸。
盖隐家邦,摧此隆栋。
爰命史臣,纂扬丕绩。
陵谷有迁,音徽无斁。
为二侄追荐惠州弟小祥青词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九
板封坎掩,已从窀穸之归;
火改谷升,追感岁时之变。
俯伸号吁,仰渎穹窿。
伏念臣等先父某定数莫逃,慈颜愈邈。
期已久矣,野哉短丧之言;
练而慨然,痛甚终身之慕。
惟祈哀于仙圣,庶有益于幽冥。
凭仗道慈,超离鬼趣。
初临忌日,岂惟有一朝之忧;
永佩义方,奚止为三年之改。
益绵馀庆,垂焘后昆(《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二。)
垂:原无,据小草本补。
代蜀总贺史丞相拜太师魏国公 南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四、《可斋杂藁》卷四
大庭播告,上衮登庸。
定鼎相成,师礼重周公之德;
分圭启魏,国名嘉毕万之封。
昭宗臣佐策之勋,示明主报功之宠。
古今盛事,中外欢心。
窃以六典作姬,首三公而始置;
百官表汉,非一职以为称。
自尚父得于磻溪,而子房奋于黄石,寥寥千载,落落几人!
迄我皇朝,尤为旷典。
淳化真人之绍述,礼赵普以勋劳;
至元祐天子之幼冲,拜潞公以年德。
中兴而后,未见如斯。
考国史之所闻,独会稽之先烈。
然在孝庙十年庚戌之,始疏魏社之封;
迄于光皇三月甲寅之辰,初演师垣之命。
非以钦崇于旧学,则由拥佑于重光。
方蔚为宝训之首称,况翻以金瓯之全美。
超前越后,仅有绝无。
恭惟某官社稷重臣,国家元老。
正权纲于圣化更张之日,运筹策于王室规恢之时。
事能应,物能名,持蓍龟之先见;
刚不吐,柔不茹,存金石之诚心。
坐扶茂陵三十载之治功,益衍炎祚亿年之休命。
赤舄独隆于左右,黄旗浸盛于东南。
属开历数之绍尧,方卜讴歌之归启。
天擎鳌柱,金縢藏代武之书;
日洗虞渊,玉几任保康之寄。
遂定一代延长之计,克彰两宫仁孝之忱。
以至义质鬼神,息四海鸱鸮之难;
信行蛮貊,格五胡狼虎之奸。
国势无山岳之动摇,人心有松柏之茂悦。
矧登鸿硕,叶赞燕贻。
奉广姒之徽音,伏继文之丕烈。
屹然于从容密勿之顷,隐若有凭藉维持之基。
斯克享于天心,宜莫隆于人爵。
窃聆奎翰,亲发玉音。
道慈训之丁宁,示元勋之尊显。
谓先朝眷倚之意,当示褒崇;
而今日拥翊之功,岂容谦抑。
所以彰两朝不世之绩,慰二祖在天之灵。
异数肆攽,佥言惟允。
山川世胙,方益增茅土之封;
岩石民瞻,当愈重槐庭之位。
然且秉枢机之周密,运鼎轴之尊安。
被之诗歌,宜在《烝民》《崧高》之雅;
编之史册,无愧《伊训》《说命》之书。
自亲见之,民生幸甚。
某谬司井络,久属秦阶。
矧窃听于黄麻,喜欲赓于绿竹
丹心报国,敢忘雨露之深恩;
白首逢时,未分江湖之终老。
合肥祈雨青词 南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可斋杂藁》卷二四
序纪大雩,浸若常旸之沴;
礼崇辟望,尚愆解泽之施。
敢沥丹衷,仰干洪造。
伏念臣误膺隆委,邈在穷边。
靖惟时事之戚休,实系岁功之登耗。
兹临龙见,未应鹳鸣。
黍苗正坚于敷菑,麻麦浸妨于滋长。
吏诚有慊,民则何辜。
爰敬祓于斋坛,用肃延于飙驭。
伏愿道慈广覆,灵鉴潜通。
雷雨之动满盈,亟起夏畦之病;
天地之间丰美,用臻秋穑之成。
右街监仪谢提举 南宋 · 杨至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三、《勿斋先生文集》卷上
身返斋居,仅循故步;
礼成宫谢,乃俾初街。
信名器不可假人,顾富贵何有于我?
弗容还敕,殊觉厚颜。
伏念某苦无伎能,颇有气性。
清心独处,难求师友之亲;
白首重来,不废君臣之义。
好赐叠颁于箱篚,文词每达于冕旒。
未报主恩,幸逢宗祀。
万花簇驾,获观天仗之仪;
一札降庭,忽预道官之选。
知事则米盐任责,较法师则符水通灵。
谁谓柴愚,俨同哙伍。
兹盖某事上畏谨,如道慈悲。
怜千里之远来,头衔未改;
忍一夫之独泣,脚迹同升。
昔闻经略大师,今见焚修之高士。
某臂枯欲脱,囊涩休看。
非钱不行,免上贴麻之请;
有书可读,但愿乞骸而归。